最初只有10來個工人、簡單的手工作坊、不到200萬元產值,約16年的時間,紹興市新建金屬裝璜有限公司實現了量的擴張、質的飛躍,至今產值已經突破7000萬元,成為規上企業。企業的創始人周金弟說,“所有成功的企業,都可以總結出千條萬條理由,但我們最實用的招數就是用活用好企業文化,不斷推動企業蛻變”。
“軍隊+學校+家庭”式企業文化運作模式打造團隊
2000年,新建裝璜廠址還在城區的江揚路上,靠10多名員工純粹的手工制作和最原始的推銷手段,樓梯扶手的年銷售達到近100萬元。“手腳并用”已用上吃奶的力氣,企業才做到這樣規模。周金弟如此這般描述當時創業艱難。他覺得這般的打鬧,企業始終走不上發展的快車道。
經過思考,周金弟把眼光投射到“企業文化”這個點子上,他想用文化來貫穿企業的發展,提升企業的精神。這一年,他一咬牙擠出8萬元,走進杭州聚成培訓公司,潛心學習企業文化建設。經過一段時間學習,周金弟感覺受益匪淺,許多理論知識能用到企業管理中。為此,他又把幾個骨干輪流送進學校,也進行企業文化的灌輸。
一段時間下來,企業自然而然形成一個以周金弟為核心的管理團隊。然后他又結合企業自身狀況,抽絲剝繭提煉出“軍隊+學校+家庭”式企業文化運作模式,并找到產品、目標、管理定位,使企業逐步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上。在短短的6年時間,企業從100多萬元產值猛增到2000萬元產值,6年時間翻了十多倍。由于企業發展很快,原來的江揚路上的店面房已經滿足不了市場的需要,2006年,周金弟的廠從城區搬遷到梁湖工業功能區,成為梁湖工業功能區當中的一家規模企業。
企業搬遷新址后,產值連續三年徘徊在2100萬元至2300萬元之間。周金弟和一批核心團隊成員,細心分析內在原因,提出“制度化、軍事化,智商化、情商化”,打出“溫馨牌、溫情牌”,進一步細化和提升“軍隊+學校+家庭”企業文化內涵。三年后,企業一舉突破發展瓶頸,昂首闊步向縱深發展。
“像上帝那樣對待客戶,像精品那樣制作欄桿”
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,產品的品牌會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關注。2003年后,“新建裝璜”一直產銷兩旺,但周金弟已未雨綢繆傾注全力開始抓品牌建設。
他表示,在企業文化執行過程中最中意的一句話就是“像上帝那樣對待客戶”,然后又延伸提出“要像制作精品那樣制作欄桿”要求。
隨著企業發展的瓶頸被打破,他又把主打產品從樓梯扶手轉向陽臺扶手上來。
隨著產品轉換,企業對客戶的定位也發生變化。“新建裝璜”逐步退出跟小客戶之間的業務往來,把視野瞄準像萬科、保利、龍湖等全國排名前十名的高端房地產開發公司,經過攻關和自身的修煉,目前已同全國排名前十名的房地產公司成為戰略合作伙伴,業務遍布以上虞為中心輻射500公里的范圍。據估算,每天數以千計的成品陽臺欄桿,通過公司的安裝隊,源源不斷運往30多個工地。
周金弟開玩笑說,他縱有三頭六臂也管不過來這么多的工作。但他有“千里眼”和“順風耳”,給高效管理帶來便利。
所謂“千里眼”,就是利用微信平臺,由企業專職團隊對現場作業進行監管。尤其對危險作業,必須根據預案,有項目經理到場,每隔2小時在微信平臺上上傳2張現場安裝的照片備查;并設質量監督員,不間斷在工地巡回評審,對差錯事項現場扣分,與工資獎金直接掛鉤。所謂“順風耳”,就是一條專門用來與客戶溝通和現場管理的專線,每月定期同各房地產公司主管領導用電話回訪,要求他們對公司的安裝班組長作出在工地各方面的一個公平評價,發現問題馬上在微信平臺上公布,并按公司規章制度獎罰。周金弟說,我每天有30個工地在安裝陽臺欄桿,只要我的手機沒有投訴電話,說明各工地情況良好。但管理必須提前介入,誤差抹殺在萌芽,現在幾乎很少收到投訴類的信息反饋了。
打開產品的市場除了服務,就是質量。為此,公司成立質量管控領導小組、研發精英團隊,歷時10年時間,投入數百萬元,研發申請成功不銹鋼覆塑焊接機、陽臺欄桿焊接機器人和欄桿自動包裝機等三個發明專利,填補了國內空白。尤其是陽臺欄桿焊接機器人,經過反復研制,從第一代焊機提升到現在的四代機,僅一臺四代機就能節約4個工人的成本,而且產品合格率在99%以上。